在绝大多数存在金融压抑的国家,比如广泛遵循亚洲或日本发展模式的国家,其利率都设定得极低。
Stiglitz(1969)的分析结合了这两条主线,对要素收入分配和人际间收入分配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2]Galor, O. and O. Moav(2002): "Natural Selection and the Origin of Economic Growth", MIT Press Journal, 117, 1133-1191.[13]Galor, O. and O. Moav(2004): "From Physical to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1, 1001-1026.[14]Galor, O. and J. Zeira(1993):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Macro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0, 35-52.[15]Greenwood, J. and B. Jovanovic(1990): "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1076-1107.[16]Hein, E. and T. Van Treeck(2007): "Financialization in Kaleckian/Post-Kaleckian Models of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IMK Working Paper, No. 07-2007.[17]Hein, E. and T. Van Treeck(2008):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Reconsidered: Empirical Results for Six OECE Countries",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32, 479-511.[18]Hein, E.(2009): "‘Financialization', Distribut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 Post-Kaleckian Model", MPRA Paper 18574.[19]Horn, G., K. Droge, etc.,(2009):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the Role of Inequality", IMK Report, NO. 41.[20]Kaldor, N.(1955):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Distribu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3, 83-100.[21]Krueger, D. and F. Perri(2006): "Does Income Inequality Lead to Consumption Inequality? Evidence and Theor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3, 163-193.[22]Kumhof, M. and R. Ranciere(2010): "Inequality, Leverage and Crises", IMF Working Paper, WP/10/268, 1-37.[23]Lawrence, E.(1991): "Poverty and the Rate of Time Preference: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9, 54-77.[24]Ludvigson, S.(1999): "Consumption and Credit: A Model of Time-Varying Liquidity Constraint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1, 434-447.[25]Minsky, H.(1973):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Policy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09, 92-101.[26]Perotti, R.(1992): "Income Distribution, Politics, and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2, 311-316.[27]Persson, T. and T. Guido(1994): "Is Inequality Harmful for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 600-621.[28]Piketty, T.(1997): "The Dynamics of the Wealth Distribution and the Interest Rate with Credit Ration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4, 173-189.[29]Rajan, R.(2010): Fault Lines: How Hidden Fractures Still Threaten the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30]Reich, R.(2010): Aftershock: The Next Economy and America's Future, New York: Random House.[31]Stiglitz, J.(1969):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Wealth Among Individuals", Econometrica, 37, 382-397.[32]Tamura, R.(1991): "Income Convergence in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 522-540.[33]Townsend, R. and K. Ueda(2006): "Financial Deepening, Inequality, and Growth: A Model-Bas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3, 251-295. 进入专题: 收入分配 金融发展 宏观风险 。
三是基于国际面板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例如Alesina and Rodrik(1994)通过国际面板数据发现,较高的收入不平等和土地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长。(2)家庭的基于财富和债务融资消费的新机会。Galor and Zeira(1993)和Galor and Moav(2004)都认为金融发展促进增长,并且降低了收入不平等。两个集团的储蓄和借贷模式使得对于金融服务和中介的需求上升。而从微观角度来看,消费和储蓄的平衡问题构成家庭财富运行的最基本关系。
这些信贷约束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并且由于妨碍资本向穷人的流动从而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他们关注股东(食利者)、公司和工人之间收入分配变化的影响,以及不断强化的以股东利益导向的管理投资决策的影响。基金的管理制度主要以开放形式出现。
以保证及时淘汰经营不佳的企业,逐步提高市场上企业股票的质量,降低因上市公司质量低下而形成的股市风险。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券商通过在金融市场融资和设立各种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进行直接的长期投资,并因此进入公司的治理结构,依据自身的信息、融资能力及其他资源,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3.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尽管我国的证券市场及其管理体制形成没有几年,本应完全可以采纳世界上被证明了的先进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软、硬件系统。股票筹资额为655.06亿元,为发行额的6.2倍。
冻结资金的确认认购比率和冻结银行资金的验资制度等。地域板块的情况大致是,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为单位(深圳市由于上市公司比较集中也算作1个单位)划分,共有32个板块。
而目前广大的民众手里拥有相当庞大的货币资产,但又缺乏适合他们的投资渠道。作为企业在其他产业领域获准开展的非金融业务等。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基金的投资范围也从一国国内转向全球,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认为大力发展开放式投资基金,是将民众的货币资产转化成投资的最好方式,可以肯定地说,它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现在应当制定出完整和系统的退出规则,比如连续几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其资产一旦出现严重资不抵债,在自身经营难以维继的情况下,要依据破产法予以破产清理,使其从股市上彻底退出,不允许有空壳存在。居首位者名下拥有的5只股票,合计2010万股,以A股计算市值达4.07亿元人民币。这些制度直接造成了巨额的货币和基础货币的冻结,影响了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扭曲了股票一、二级市场的资金及股价关系,制约了公众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8.上市公司特殊板块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上市公司数量的迅速增加,上市公司间已经出现了有规律的分化,形成了一个个板块。
此外,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形式的董事会、监事会和行政经理的设置与人员配置,以及三会之间的权力搭配,它们与老三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也十分突出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无法履行合同责任而给自身带来的风险。
各级银监局要对所管辖的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开展情况及拨备计提情况进行及时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压力测试所选的行业、企业(项目)的正确性,风险因素选择的准确性,测算模型(测算方法)的科学性,测算结果的可靠性,拨备计提的审慎性等方面,且要把这一评估作为日常监管、科学监管的重要内容。假设当贷款利率上升0.27、0.54、1.08个百分点时,新的月收入还贷比达到一定程度后,借款人对还款是否会感到吃力。
但总的来说,这些因素的选定和模型的设计要有实际意义,要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出真实因素变化对还贷能力的影响,这是基本原则。结合项目评估时的敏感性分析,对于敏感程度较高的因素要格外关注,如果这些因素现在已经发生不利变化或将要发生不利变化,就要进行该种不利变化的压力测试,即假定该因素出现轻度、中度、重度变化时,对利润的影响,进而测算对还贷能力的影响,然后按照影响程度对照贷款分类标准重新判断其质量形态。其次,找出这些因素对信用风险影响的函数关系。如:总体信贷资产质量目标(如不良贷款率、减值准备金计提比率等)的调整。经济资本置信区间的调整等。如果通过压力测试发现贷款质量将出现较大范围或较大幅度的下降,则应根据新的贷款质量分布即压力测试后的贷款质量分布计提特种损失准备金。
二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化解这些信用风险。因此,压力测试也是根据一系列环境、指标发生变化后,围绕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影响展开的。
再次,其他一些特征明显、波动性大的行业也可列入备选目标。二、压力测试的具体实施 压力测试的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分析影响信用风险程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之所以选择这些行业或企业作为压力测试的目标,是因为这些贷款的信用风险对总贷款的信用风险影响较大,它们风险程度的变化基本上可以代表总贷款风险程度的变化。因造成借款人违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房价的变动,另一个是贷款利率的变化,压力测试的因素就选择为房价和利率两个。
确定好房价、利率两个因素后,就应建立基于这两个因素的压力测试模型,也即用函数关系、一系列的假设、测算来推断当房价下跌10%、20%、30%,即轻度、中度、重度时,贷款余额与房价的比例是多少。也可把测试结果作为调整监管指标、调整信贷投放、增长规划的依据。比如,通过对个人房贷压力测试发现房价的较大下跌会造成借款人的违约弃房,商业银行就可通过提高首付款比例、缩短还贷期等措施来防范这一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一般有两大原因:一是还款能力出现问题而导致无力还款。
当这一比例达到120%时,该笔贷款将变为次级类。一是要通过增加拨备的计提来缓冲增加的信用风险。
就像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千变万化一样,管理信用风险的手段也永无止境,其中,压力测试即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在具体的财务模型法压力测试中,一般以投资超支、建设期延长、订单减少、销售单价变动、各种成本变动、税收政策的变化等因素作为测试因素,该方法一般用于不易以行业整体为样本的压力测试,即选取该行业中的某几个重要贷款或项目来进行。
以预防这种潜在的信用风险损失,计提比例不要求统一,但应以能覆盖这种新增的信用风险为宜。所谓压力测试是指假设某些市场指标发生一定的变化后,测算其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影响程度。
另一类是基于借款人财务因素的测试,即财务模型法。影响钢铁企业固定资产贷款还贷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利润,而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又有如下几个:建设期的延长,总投资的超支,主要原辅材料、燃料、电力等的上涨,工资的上涨,销售价格的变化,产量的变化,税收政策的变化等等。在信用风险压力情景的设定上,一般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在宏观压力测试中,一般是测算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货币发行量、基准利率、财政收支状况、进出口指标等的变化对贷款违约率、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等的影响,一般用统计建模的方法来进行此类分析。在监管部门的例行监管之外,也可将压力测试开展情况作为上市银行向社会公开信息的一项内容,以增加透明度,达到靠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的目的,从而促进商业银行向科学化管理、审慎性经营的方向迈进。
从压力测试对象角度来看,首先,应将在总贷款中占比处于前几位的行业列入压力测试的备选行业。第三,根据这种影响关系设计测试方案和模型。
以下为两个具体案例:以个人房贷为例。二是还款意愿出现问题而造成有能力但不愿还款。
其次,即使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不在前几位,但近来或预计很快会发生行业性、系统性市场变化的行业也应列入备选目标。对各种敏感因素的测算可以是对单个因素分别测算,也可以对两个或三个因素同时发生不利变化时进行测算,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但设定各因素变化的根本原则是这些因素目前已发生不利变化或很快会发生不利变化,而不能仅仅是重复一次敏感性分析。
文章发布:2025-04-05 08:32:30
本文链接: http://2t14v.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wun/8941.html
评论列表
(作者: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进入专题: 银行业监管 。
索嘎